名称: 全蚀斑块病
症状: 分布 发生在中国北方地区。寄主 翦股颖属草受害最重,也可侵染羊茅和早熟禾属草。
识别特点 全年都可以发病,但以夏末至秋冬发病最重。夏末草坪遭受炎热而干旱的天气病草颜色变成暗褐色至红褐色。到了冬季,发病的草坪变成灰白色至洁白色。在单一种植翦股颖的草坪上会出现环形或圆圈状的死斑,斑块不断扩大(每年可扩大15厘米之多),直径达1米或更大;有时只扩大一段时间,而后就停止了。病斑处不能复原,通常病斑中心常被羊茅或早熟禾属的划以及杂草侵占。在混合草种种植的草坪上,由于翦股颖受害呈现出黄褐色至褐色,使得整体草坪显得瘦弱,最终会被早熟禾或羊茅属的草侵占。病株的根、根状茎、匍匐茎和根颈腐烂,变成深褐色至黑色,甚至死亡。在根颈和茎基部1-2节划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可看到黑膏药状的菌丝层。
病原及发病规律: 病原 真菌。为禾顶囊壳的燕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ninis (sacc.)Arx& Oliv.var,auenae(E.Mturner )Dennis,属子囊菌。发生特点
禾草的整个生育期及各个部位均可受到侵染。病菌侵染的最适土温为12-18摄氏度,6-8摄氏度低温也能侵染。随着气温的上升,开始表现症状。病害可随带病草皮和种子的移动进行远距离传播。影响全蚀斑块病流行的因素很多,气象条件中的湿度、湿度,春秋降雨多,冬季温暖、春季多雨低温病情加重,而冬季寒冷、春季干旱则病轻;排水及灌溉很差的草坪病重;碱性土壤(pH值在5.5以上)或增施石灰使土壤pH值增高,尤其是使用颗粒十分细小的石灰可引起迅速发病。特别强调的是根围的pH值与发病密切相关。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不足或氮、磷比例失调,或严重缺磷,或施用硝态氮等等都会加重病情。另外,土壤根际周围的微生物区系,也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试验证实,熏蒸过的土壤,新开垦的或沙壤土上病害最严重。在常发病地区,由于微生物间的拮抗或竞争作用,经过几年后,病害的严重度通常会减轻。
防治办法: 1、最好的防治措施是使用酸性肥料,如硫酸铵。均衡施肥,增施磷肥和钾肥如果要改良土壤,确实需要使用石灰时,也只能使用最粗糙的石灰(20-30目之间)以避免急剧的改变土壤pH值,保持草坪优良的排灌水系统。
2、对于高尔夫球场,当只有汴面积发病时,最好是移走病草,换上新土后再种上新的草皮。
3、由于草种间有明显的抗病性差异,因此,要重视抗病草种的选用。不同草种的抗病性顺序为:紫羊茅>草地早熟禾>粗茎早熟禾>绒毛草>多花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早熟禾>翦股颖。
4、用0.1%-0.3%的粉锈宁、立克秀(戊唑醇)等三唑类药剂种。发病初期可用上述药剂1500倍(按药剂说明)泼浇、灌根或喷施,也能较好的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