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谷粘虫
学名:Pseudaletia (leucania)zeae Dup
类属:鳞翅目夜娥科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形态特征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新疆。幼虫食性很杂,可取食多种植物,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主要危害的牧草有苏丹草、羊草、披碱草、黑麦草、冰草、狗尾草等,以及麦类、水稻等作物。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仅食叶肉,形成小圆孔,3龄后形成缺刻,5—6龄达暴食期。危害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使植株形成光秆。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14毫米,翅展28—30毫米。前翅灰褐色或黄褐色,中央纵贯褐色条纹,外缘有10—11个黑斑中室下角有一明显的白斑在翅尖后方和外缘附近形成一深灰褐色的三角形暗影。后翅灰白色。卵鼓形,初产时乳白色,2—3天后变为灰暗色,孵化前为铅黑色,有光泽。幼虫共6龄,未龄幼虫体长29—35毫米,粗壮而光滑。体色多变,从青绿至灰褐色。背线、亚背线淡白色,气门上线黑褐色,气门线粗,乳白色,气门下线灰白色。蛹长12—16毫米,淡黄绿色,近羽化前变为赤褐色。腹部末端有1对较粗的臀棘,弯向腹面。
发生规律 在新疆天山以南,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地下的土茧内越冬。5月中、下旬为越冬代成虫盛发期,产卵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一代幼虫为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6月下旬化蛹,7月上旬开始出现第一代娥,发娥高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上旬终止。第二代幼虫9月上中旬盛发,主要在苜蓿地、玉米地、棉田、休闲地等处发生。10月上旬后,老熟幼虫陆续入土。成虫白天潜藏在草丛、土块下等处,傍晚出来活动,有趋光性和趋化性,飞行寻找桃、杏、沙枣、刺槐、苜蓿、回旋花等蜜源植物,取食花蜜作补充营养。羽化后经2—3天交尾、产卵,产卵以午夜最盛,喜产于植株卷缩的枯叶尖,或地面的枯叶鞠内。每雌产卵8—10块,每块有卵15—100粒不等。低龄幼虫行动敏捷,为害叶片成孔状,稍有惊动,便吐丝下垂。高龄幼虫常昼伏夜出,白天潜藏在土缝、根际或草丛中,夜间活动取食危害,严重时植株成光秆,形成缺苗断垄。一般以0—4小时取食最盛。在阴凉天气,白天也有活动取食现象,高龄幼虫受惊后常坠地假死。当食料条件恶化时,幼虫成群迁移危害。幼虫历期25天左右,老熟幼虫多在田埂、渠旁化蛹,深达4—5厘米,越冬者达15厘米;也有在植株心叶或叶包处吐丝作薄茧化蛹。谷粘虫的发生与危害,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当春季因暖早,4—,6月雨量多的年份,有利其猖獗发生。
防治方法 1.诱杀成虫从娥子数量上升时起,用糖醋酒液或其他发酵有酸甜味的食物配成诱杀剂,盛于盆、碗等容器内,每0.3—0.6克放一盆,盆要高出作物30厘米左右,诱剂保持3厘米深左右,每天早晨取出娥子,白天将盆盖好,傍晚开盖5—7天换诱剂一次,连续16—20天。糖醋酒液的配制是:糖3份、酒1份、醋4份、水2份,调匀后加1份2.5%敌百虫粉剂。
2.诱娥采卵从产卵初期开始直到盛末期止,在田间插设小谷草把,每公顷150把,采卵间隔时间3—5天为宜,最好把谷草把上的卵块带出田外消灭,再更换新谷草把。
3.药剂防治
(1)喷粉:以下各种粉剂,用量为22.5—30千克/公顷。①2.5%敌百虫粉剂(高粱禁用);②5%马拉硫磷粉剂;③3%乙基稻丰散粉剂。
(2)喷雾:以下各种药液用量为900千克/公顷。①50%辛硫磷乳油5000—7000倍液;②50%乙基稻丰散乳油2000倍液;③50%敌敌畏乳油2000—3000倍液(高粱禁用);④20%杀虫畏乳油250倍液;⑤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⑥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
(3)地面超低量喷雾:用东方红18型超低容量喷雾机喷雾,每公顷喷30%敌百虫水剂2.2升。
(4)飞机超低容量喷雾:25%—30%敌百虫油剂或20%辛硫磷油剂,每公顷用1.5—2.2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