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序簇生于二年生枝的叶腋内,基部宿存鳞片近圆形,被柔毛,具缘毛;苞片卵形,先端钝或具短尖头,被短柔毛和缘毛;花淡黄色,4基数。雄花;花梗长5~6毫米,无毛,基部具1~2枚阔三角形的小苞片;花萼盘状;直径约2.5毫米,裂片膜质,阔三角形,长约0.7毫米,宽约1.5毫米,疏被微柔毛,具缘毛;花冠辐状,直径约7毫米,花瓣长圆状卵形,长3~4毫米,反折,基部合生;雄蕊与花瓣近等长或稍长,花药长圆状卵形,长约1毫米;退化子房近球形,先端钝或圆形,不明显的4裂。
雌花:花梗长8~9毫米,果期长达13~14毫米,无毛,基部具2枚小的阔三角形苞片;花萼与花瓣像雄花;退化雄蕊长为花瓣的4/5,略长于子房,败育花药卵状箭头形;子房长圆状卵球形,长3~4毫米,直径2毫米,柱头盘状,4浅裂。
果球形,直径8~10毫米,成熟时鲜红色,基部具四角形宿存花萼,顶端宿存柱头盘状,明显4裂;果梗长8~14毫米。分核4,轮廓倒卵形或椭圆形,长7~8毫米,背部宽约5毫米,遍布皱纹和皱纹状纹孔,背部中央具1纵沟,内果皮骨质。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150-1900米的山坡、丘陵等的灌丛中、疏林中以及路边、溪旁和村舍附近。耐干旱,每年冬季施入基肥,喜肥沃的酸性土壤,不耐盐碱。较耐寒,长江流域可露地越冬,能耐-5℃的短暂低温。喜阳光,也能耐阴,宜放于阴湿的环境中生长。夏季需在阴棚下或林阴下养护。冬季需人室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