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是白木树含有树脂的木材历经多年沉积形成的,沉香木自古以来就是非常名贵的木料,亦是工艺品上乘的原材料
沉香是沉香木树干被真菌侵入寄生,发生变化,经多年沉积形成的香脂,是具有驱秽避邪、调中平肝作用的珍贵药材,如今已很稀少!
沉香,又名“沉水香”,“水沉香”,古语写作“沈香”(沈,同沉)。古来常说的“沉檀龙麝”之“沉”,就是指沉香。沉香自古以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
与檀香不同,沉香并不是一种木材,而是一类特殊的香树“结”出的,混合了油脂(树脂)成分和木质成分的固态凝聚物。而这类香树的木材本身并无特殊的香味,而且木质较为松软。据现在的研究,瑞香科沉香属的几种树木,如马来沉香树、莞香树、印度沉香树等都可以形成沉香。一般来说,沉香的密度越大,说明凝聚的树脂越多,其质量也越好,所以古人常以能否沉水将沉香分为不同的级别:入水则沉者,名为“沉水”香;次之,半浮半沉者,名为“栈香”(栈,竹木所编之物),也称“笺(音“煎”)香”、“弄水香”等;再次,稍稍入水而漂于水面的,名为“黄熟香”。
由于沉香系自然凝聚而成,大小、形状差异很大,古人多就其特点取了很多有趣的名字,如:牙香(体积较小,状如马的牙齿),叶子香(薄片状),鸡骨香(内有空隙,似鸡骨),光香(外表如枯竭的山石,多作陈设之用),水盘头(体积甚大而质地较软),“速暂香”(在沉香自然成之前就采取者)等等。一些形状巧妙别致的沉香还可以作为陈设品。
沉香中的水沉,宽度大多不超过十厘米,长度不超过几十厘米;质优者一般质地较密,甚至坚硬如山石;表面很不平整;颜色多泛出绿色,深绿色,黄色,褐色或黑色,油脂部为深色,木质部为较浅的黄白色,混成各种纹理;含油量高的水沉香往往颜色较深,而且质地润泽,很容易点燃,燃烧时甚至能看到沸腾的沉油。
药材沉香
【别名】又名沉水香、沉香木、耳香、上沉、白木香、海南沉香、女儿香、莞香、岭南沉刀香。
【来源】来自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Lour)Gilg的含树脂的心材。
沉香成不规则块状或盔帽状,有的为小碎块。块片一面坚实,木质,有凿削痕,淡棕色,间有棕黑色微显光泽的斑块或小点(是分泌物);另一面是树脂渗出固结面,土黄棕色,凹凸不平,有裂纹,

刀割之呈粉末状脱落。质硬,大多不沉于水。有特异香气,味微苦;燃烧时发浓烟及强烈香气,并有黑色油状物渗出。
沉香气味芳香,性辛,微温,无毒,具有行气镇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气逆胸满、喘急心绞痛、积痞、胃寒呕吐、霍乱、男子精冷、恶气恶疮等症。
中医典籍的相关记述也甚多,如《本草备要》谓之“能下气而坠痰涎,能降亦能升,气香入脾,故能理诸气而调中,其色黑。体阳,故人右臂命门,暖精助阳,行气不伤气,温中不助火。”《大明本草》谓之“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止转筋吐泻冷气”;《本草纲目》谓之能“冶上热下寒,气逆喘急,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焚香当属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沉香块不起明火。慢慢燃烧会变黑炭化,熏出的袅袅白烟香气四溢,利用燃烧发出的气味,可以免疫**、杀菌消毒、醒神益智、养生保健,据说还有防蚊虫、防潮等功效,因此备受人们青睐。过去人们流行用熏烧沉香来**、除秽、驱鬼,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沉香还被加工成传统中药饮片,如:沉香粉、沉香饮片、沉香曲等。近代临床试验研究表明,沉香还是胃*特效药和很好的镇痛药。目前,以沉香组方配伍的中成药已有160多种,如沉香化滞丸、沉香养胃丸、沉香化气丸、八味沉香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