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羽杉
落羽杉图片
落羽杉,是杉科落羽杉属落叶,高大乔木,树干圆满通直,树高可达25至50米。它是古老的“孑遗植物”,耐低温、耐盐碱、耐水淹、耐干旱瘠薄、抗风、抗污染、抗病虫害,酸性土到盐碱地都可生长。
花期4月下旬,球果熟期10月。
落羽杉属种子呈不规则三角形或多边形,有明显尖锐棱脊,皮厚、角质、坚硬、不易透水,具瘤和凸缘。落羽杉、苏杉一号、池杉种子较大,千粒重在40克 (25000粒/公斤)~150克(6666粒/公斤),可达220克(4545粒/公斤)。而墨西哥落羽杉种子小得多,千粒重仅15克(66666 粒/公斤)~50克(20000粒/公斤)。
落羽杉属生长快,一般5~6年生即进入速生期,树高连年生长量0.6~1.0米,胸径连年生长量1.0~2.0厘米,单株材积年生长量可达0.1立方米。常在一年中长出2个年轮,寿命长达1000年以上,数量成熟期在200年以上。
栽培技术
落羽杉的繁殖以播种为主,亦可扦插。首先要进行种子处理。应在12月至次年1月获得净种后,立即将种子放在湿沙层里,置于5℃的冷库或冰箱中;或用湿沙与 种子混合(沙和种子的比例约为8:1),装入塑料袋中,放入地窖或室外背阴处。定期检查沙是否失水干燥,如干燥(沙色发白)时应浇水保湿。大约80天后种 子可吸足水分。
然后在翌年春季3月中、下旬至4月初播种为理想。当年苗木高可达0.8米—1.0米,地径可达1.0厘米左右,可供应第二年春季造林及培育大苗的需要。
传统的落羽杉播种育苗,都是将种子直接播入苗圃地的畦上,然后覆土、盖草。这样操作弊病很多.例如苗圃土壤潮湿无法筑畦。多湿低温而引起烂种。也可能受 鼠、雀等动物危害,造成出苗不齐,缺垄断行,浪费大。江苏省林科院汪企明教授等在1980—1983年研究出把经过处理的种子集中密播在小面积沙床上,加 盖塑料膜增温,保湿,以加速发芽。待种子发芽后再移入苗圃地或栽入容器内培育成容器苗,从而克服了老方法的弊病,大大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利用率,苗木产 量和质量亦可大大提高.
墨西哥落羽杉是杉科落羽杉属,原产北美州,比较集中的分布于墨西哥中部,在我国为半常绿或落叶乔木,全年“绿色期”长于落羽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 年幼树冠为金字塔型,成熟后上部展开成伞状,大树大枝平展,小枝微下垂,叶呈条形、羽状二列排列,长约1厘米,宽约2毫米。世界上的墨西哥落羽杉干径 16米,周长48米,高度43米,树冠46米,树龄约2000多岁。
该树种适应性强,喜欢湿润温暖气候且极耐水湿,并耐一定的低温,在干旱、瘠薄或碱性土壤中生长良好。据报道,可耐-17℃的低温,但仅在-5℃以内能保持 常绿,而且在PH值高达8.5、含盐量为4%的碱性土壤上也能正常生长。喜水湿、耐水淹,能常年生长在浅河浜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墨西哥落羽杉曾经在 上海地区被大力推广应用。
由于其生长快,树形优美,耐水湿,耐盐碱,是江南地区理想的庭院、道路、河道绿化树种和四旁成片造林树种,也是海滩涂地、盐碱地的特宜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