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13475388336 13475388711
花椒(学名: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别名:檓、大椒、秦椒、蜀椒、川椒或山椒。为芸香科、花椒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可孤植又可作防护刺篱。其果皮可作为调味料,并可提取芳香油,又可入药,种子可食用,也可加工制作肥皂。
⑴园地选择
花椒种植
花椒植株较小,根系分布浅,适应性强,可充分利用荒山、荒地、路旁、地边、房前屋后等空闲土地栽植花椒。山顶、地势低洼、风口、土层薄、岩石裸露处或重粘土上不宜栽植。
⑵花椒园(林带)整地
在平地建立丰产园地,可采取全园整地,深翻30~50cm,翻前施足基肥,每亩施4~5t,耙平耙细,栽植点挖成1m见方的大坑;在平缓的山坡上建立丰产园时,可按等高线修成水平梯田或反坡梯田;在地埂、地边等处栽椒时,可挖成直径60cm或80cm的大坑,带状栽植无论哪种栽植坑,在回填时,还应混入20~25kg左右的有机肥。在丘陵山地整地,必须坚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⑶栽植形式
地埂栽植:充分利用山区、丘陵的坡台田和梯田地埂栽植花椒,株距3m左右。
纯花椒园:营造纯花椒园,如在平川地栽植,行距3m,株距2m;在山地栽植,按照梯田的宽窄确定株行距,复杂的山地,可围山转着栽。
椒林混交:花椒可以和其它生长缓慢的树木混合栽植,如栽核桃、板栗,可在株间夹栽一二株花椒,也可隔行混栽。
营生篱:用花椒营造生篱,栽植的密度要比其它形式的密度大,行距30~40cm,株距20cm,可三角形配置,栽成2行或3行。[2]
⑷栽植密度
花椒宜稀不宜密,在干早、半干旱地区,花椒成龄后的密度应在每亩100~120株的范围内。在土层深厚、土质好、雨量适中的地区,成龄密度为每亩60株左右。初建椒园时,一般行距2m,株距1.5m,条件好的地方保持行距4m,株距1.5m。[2] 管理养护
苗期管理
定植是关键,以芽刚开始萌动时栽植成活率高,栽后应浇透水,生长季节追肥2~3次,干旱时并结合浇水。
青花椒丰产栽培技术
花椒是芸香科的油脂性树种,种壳比较坚硬、油脂多、不透水、不易发芽,育苗比较困难[1]。花椒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古籍《神农本草行》与《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花椒的栽培及药用价值。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云南省分布在昭通、大理、丽江、楚雄、玉溪等地区[2]。由于花椒生长快、结实早、收益大、用途广,适应性强,且根系发达,固着力强,是较好的庭院绿化、绿篱树种。因此,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中,花椒被列为发展家庭经济、增加收入的经济树种之一[3]对花椒的美容功效进行了综述,为其综合性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花椒的种植不仅能保护生态环境,也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新途径,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现就花椒的丰产栽培技术探讨如下,以为实现花椒种植的高产和稳产提供借鉴。 1品种选择 适合各地种植的花椒苗 根系发达成活率高 量大批发保证成活率
种质资源(品种)和根据适生条件进行合理品种选择是花椒栽培成功的关键。李庆芝等[5]指出,花椒虽然不用杂交繁殖,但长期来也会发生变异和退化,同样需要品种的纯化和复壮;此外,花椒的道地性较明显,作为中药材应用时应从适宜的地方选择好的品种。毕君等[6]对花椒属葡萄山椒、朝仓山椒、秦安1号花椒、陕西大红袍花椒4个不同品系早期耐低温能力的研究表明,低温对陕西大红袍的抑制程度,表现为耐低温能力差;秦安1号受抑制的程度小,耐低温能力强;葡萄山椒和朝仓山椒表现为中等程度耐低温。 2种子采摘及贮藏
花椒种子一般于8月中旬至9月底成熟。育苗种子应选择生长旺盛、品质优良、无病虫害的10~15年壮年母树,当果皮呈紫红色、内种皮变成蓝黑色时采收。将采回果穗摊晒在背阴、通风干燥的室内阴干,并经常翻动,当大部分果皮裂开后,用木棒轻轻敲打,再用簸箕扬去杂物,取出净种。种子切忌曝晒,因曝晒使种子散失大部分挥发油,从而丧失发芽力,净种后好放在阴凉处晾晒1~2 d后再做其他处理。花椒播种可分秋播和春播,即9月至次年3月。如要春播则要进行种子贮藏,因花椒籽粒含油率高,若与空气接触时间过长,种仁油脂易酸败,使种胚坏死,影响出苗率。一般常用泥土做成泥坯干藏,即将1份种子和黄土、牛粪、草木灰各1~2份加水调和成拳头大小的土坯,种坯干燥后放在泥浆中浸泡,阴干后贮藏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室内。 3培植
适合各地种植的花椒苗 根系发达成活率高 量大批发保证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