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海域苗圃基地培育脱毒草莓苗有以下几个品种;章姬,红颜,菠萝,江雪,甜查理,妙香,达赛,甜宝,法兰地,小白,佐贺清香等量大优惠 定苗电话13053866692
草莓植株本身对病毒没有免疫能力,而目前又没有特效药剂或其他有效方法治愈草莓的病毒病,因此实现优质、高效栽培的有效途径则只有栽培无病毒苗。培育草莓无病毒苗必须应用脱病毒技术。目前草莓脱病毒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热处理法
此方法是早应用于培育各种营养繁殖无病毒母株的有效方法。采用恒温或变温的热空气处理带毒母株,脱毒效果较好。热处理能够脱除病毒的原因在于:植株在特定的高温条件下能使相应的病毒被钝化,在植株体内的传播速度大大减少或停止传播。在这一高温条件下长出的新植株或新枝叶则可能不带有病毒。方法是:采用37~38℃恒温或35~38℃变温处理,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光照4000~6000勒克斯,一昼夜16小时光照。其中变温处理可以有效减少热处理中植株的死亡现象。热处理后取其匍匐茎繁殖后代。
据报道,有的草莓病毒如斑驳病毒耐热性较差,在38℃下12~15天则可脱除病毒。而有的草莓病毒如镶脉病毒、皱缩病毒等耐热性较强,在38℃恒温条件下须处理50天以上才能脱除。
②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法
茎尖培养是目前草莓脱毒中应用多的方法。茎尖培养能够脱除病毒的原因,是因为植物体在感染病毒后,病毒在植物体内能够全身扩散,但分布并不均匀,旺盛生长的茎尖、根尖及幼叶等一般都无病毒或很少有病毒分布。据研究,植物的茎尖生长点及其附近组织无病毒分布的范围往往很小。草莓接种横径0.5毫米左右的茎尖脱病毒率可以达到70.5%~77.3%;而接种横径小于0.2毫米的茎尖脱病毒率却达到85.2%~100%。方法是:在解剖镜下,把有2个叶原基的0.2毫米长的茎尖切下,用无菌操作方法放在培养基上,在适度光照和温度下培养几个月,可长出无病毒小种苗,然后进行增殖和生根,再炼苗进行移栽,移栽后一周内均要覆盖薄膜,以保证湿度。对较大分生组织可结合进行短期高温处理或化学药剂治疗,以提高脱毒效果。此法可有效地脱除草莓斑驳病、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想买病毒和草莓皱缩病毒。
③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毒法
在草莓脱病毒技术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的草莓病毒种类对脱病毒技术的适应反应明显不同。如草莓斑驳病毒因其耐热能力较差,采用一般的脱病毒技术则很容易脱除。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皱缩病毒等耐热能力较强,采用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脱毒率可以达到50%~85%。具体做法是:先将预行热处理的草莓盆栽苗置于38~40℃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经处理3~8周(因草莓品种和病毒种类而异)后,剪取在处理中长出的茎尖0.5~1.0毫米,接种于MS附加 6-苄基腺嘌呤(6-BA)0.5毫克/升、吲哚丁酸(IBA)0.1毫克/升及赤霉素(GA3)0.2毫克/升的分化培养基上培养出分化苗,再培养获得生根苗和移栽成活苗,而后进行病毒检测。此法对脱除多种草莓病毒都有较好的效果。
④花药培养法
采集草莓现蕾后长到4~6毫米大小的单核期花蕾,在无菌条件下,经过消毒后剥取花药,接种于MS+6-苄基腺嘌呤(6-BA)2.0毫克/升(或激动素2.0毫克/升)+吲哚乙酸(IAA)4.0毫克/升、蔗糖30克/升、琼脂粉5~7克/升、PH值5.8的培养基上,经20~30天,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再由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后分化出带有茎叶的独立个体。花药培养的优点是从愈伤组织形成到分化出茎叶过程中,可以脱除病毒,且脱毒率较高。此方法可以在病毒种类不清和缺乏指示植物鉴定条件下培育无毒苗。以上脱毒方法生产的苗木,都要经过检测,确认为脱毒苗后再进行推广种植。
⑤病毒抑制剂与茎尖培养相结合脱病毒
1978年D.Fazio等报道了用病毒唑抑制番茄白枯斑病毒复制的效果,开始了用化学药剂抑制植株体内病毒的尝试。其后,A.J.Hansan等(1985)又报道了用病毒唑加入培养基中培养苹果新梢顶尖脱除苹果褪绿叶斑病毒。1991年V.Kondakova等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病毒剂DHT(2,4-二氧代六氢-1,3,5-三嗪),接种、培养3个品种的草莓茎尖,有效地脱除了斑驳病毒和皱缩病毒。这些采用病毒抑制剂与茎尖培养相结合脱除园艺作物病毒的方法,为草莓脱病毒技术提出了一条新的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