桧柏,别名,圆柏,拉丁名: Sabina chinensis ,常绿乔木,高达20米,胸径3.5米,树冠尖塔形或圆锥形,老树广卵形。叶2型,幼树或基部徒长的萌糵枝上多为三角状钻形,3叶轮生,基部有关节并向下延生;老树多为鳞形叶,对生,紧密贴于小枝上;亦有从小一直全为钻形叶的植株。花雌雄异株,雄球花秋季形成,次年开放,花黄色;雌球花形小,球果次年成熟,浆果状不开裂,外被白粉。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桧柏又称圆柏,柏科常绿乔木。枝条密生;叶具鳞叶及刺叶两种类型,终年翠绿。鳞叶交互对生,刺叶三叶交叉轮生。球果近圆球形,两年成熟,熟时呈暗褐色,被白粉。
生态习性
桧柏
喜光、幼树耐庇荫,喜温凉气候,较耐寒,适肥厚湿润沙质壤土,能生于酸性、中性及石灰质土壤上,对土壤的干旱及潮湿均有一定的抗性。但以在中性、深厚而排水良好处生长佳。忌水湿;萌芽力强,耐修剪,寿命长;深根性,侧根也很发达。对多种有害气体有一定抗性,是针叶树中对氯气和氟化氢抗性较强的树种。对二氧化硫的抗性显著胜过油松。能吸收一定数量的硫和汞,阻尘和隔音效果良好。
编辑本段产地分布
桧柏分布甚广, 北自内蒙古、辽宁,南至两广西北部,西到四川、西藏,东达华东,均有栽培。喜光,稍耐阴,耐干旱 瘠薄,酸性、中性、钙质土均能生长,为石灰岩山地常见的绿化树种。
繁殖培育
养护管理
浇水
桧柏耐干旱,浇水不可偏湿,不干不浇,做到见干见湿。 梅雨季节要注意盆内不能积水,夏季高 温时,要早晚浇水,保持盆土湿润即可,常喷叶面水,可使叶色翠绿。
施肥
桧柏桩景不宜多施肥,以免徒长影响树形美观 。每年春季3~5月份施 稀薄腐熟的饼肥水或有机肥 2~3次,秋季施1~2次,保持枝叶鲜绿浓密,生长健壮。
修剪
成型桧柏盆景,以摘心为主,对徒长枝可进行 打梢,剪去顶尖,促生侧枝。在生长旺盛期,尤应 注意及时摘心打梢,保持树冠浓密,姿态美观。
翻盆
桧柏桩景生长缓慢,可每隔3~4年翻盆一次, 以春季3~4月间为好。翻盆时可适当剪去部分老根 ,换去1/2宿土,培以肥沃疏松的培养土,以促进 新根的生长发育。高深盆钵应注意盆底垫层粗砂和碎瓦片,以利排水。
盆景制作
(1)取材 挖取山野老柏树桩,以初春化冻、树木尚未萌发之前为宜。采挖后,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养坯”,待根系发育、老干生出新杉叶时,再上盆加工。播种苗当主干生长到一定粗度时,也可通过一扎修剪,制作成盆景,其枝干可塑性较大,可加工成各种形式。 (2)上盆 ①选盆:桧柏盆景宜用紫砂陶盆或釉陶盆,以衬托其翠绿枝叶。一般曲干式多用长方形盆,直干式用中深的圆形盆或椭圆形盆;悬崖式宜用高深千筒盆。 ②用土:以肥沃疏松、透水性好的砂质壤土为佳。家庭盆栽可用熟化的田园土或腐叶土掺 桧柏
拌适量砂土及聋糠灰为培养土。老桩盆景以取用山土好。 ③栽植:上盆栽培以3~4月进行为好,幼苗或老桩均须带宿土或完整土球。盆底孔要垫上瓦片,再填一层粗砂,以利排水。 (3)造型 桧柏枝叶密生,终年翠绿,挖取山野老柏树桩培养盆景,通过加工造型,使树干扭曲,枝叶成簇,势若游龙,叶如翠盖,才具古柏盆景特色。桧柏树干经过雕琢,扭旋弯曲,而不露斧凿刀刻之痕;枝条攀扎虬曲,而无做作之态。柏树性质本坚,制作体态却柔,刚柔相济,巧妙多姿,古雅雄奇,才能引人入胜。 桧柏盆景造型,可通过攀扎和修剪,制成直于式、斜干式、曲干式或悬崖式。枝叶剪成半圆形或层片状。造型宜在秋后进行,通常先剪去顶梢,促生侧枝,去强留弱,去高留矮,控制生长,使其枝叶丰满,姿态古朴。
观赏价值
桧柏的变种繁多,如铺地柏、龙柏等,均宜制作盆景。桧柏盆景,树干扭曲,势若游龙,枝叶成簇,叶如翠盖,气势雄奇,姿态古雅如画,耐观赏。桧柏老桩景,寿命可达数百年,虬干曲枝,古才卜浑厚,四季耸翠,终年皆宜欣赏。 观赏特性 桧柏在庭院中用途极广。做绿篱比侧柏优良,下枝不易枯,冬季颜色不变褐色或黄色,且可植于建筑之北侧阴处。我国自古以来多配植于庙宇陵墓作墓道树或柏林。其树形优美,青年期呈整齐之圆锥形,老树则干枝扭曲,奇姿古态,堪为独景;在苏州冯异祠有四株古桧,由于姿态奇古,而分别得“清”、“奇”、“古”、“怪”之名。本书为我国自古喜用之园林树种之一,可谓古典民族形式庭院中不可缺少之观赏树,宜与宫殿式建筑相配合。在民间尚习于用本种作盘扎整形之材料;又宜作桩景、盆景材料。
经济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