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皂角小苗
2022-05-14725
皂角小苗价格=皂角小苗图片=皂角小苗知道=皂角小苗百科=====山西运城绛县稚茹苗木经销部出售皂角小苗,皂角苗,皂角树苗,产皂刺皂角苗,结皂荚皂角苗,品种纯正,质量包正,欲购从速!!!皂角苗大飞2
皂角树(Gleditsia sinensis)标准中文名称“皂荚”,豆科植物,属于落叶乔木,皂角是豆荚状,可以入药,也当肥皂用。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甘肃、广东、浙江、山东、山西、江苏、河北、贵州、湖北、四川、陕西、江西、安徽、云南、福建、湖南、广西、河南等地,生长于海拔650米至2,5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谷地、山坡林中及路旁,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有同名书集《皂角树》。
 
中文学名
皂角树
拉丁学名
Gleditsia sinensis
别    称
皂荚
二名法
G. sinensi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豆目
豆科
皂荚属
皂荚
分布区域
中国特有植物

目录

  1. 1 形态特征
  2. 2 地理分布
  3. 3 生态习性
  4. 4 花期果期
  5. 5 药用价值
  1.  皂角子:
  2.  皂角刺:
  3. 6 经济价值
  4. 7 栽培技术
  5.  1.采种
  6.  2.种子处理
  1.  3.育苗
  2.  4.人工造林
  3.  5.皂角树管理
  4.  6.主要虫害防治
  5.  防治方法
  6.  皂角树食心虫
  1.  防治方法
  2. 8 皂角树图集
  3. 9 内容简介
 

形态特征

编辑
皂角树(图2)皂角树(图2)
皂角树(拉丁学名:Gleditsia sinensis)是落叶乔木。树高可达15~20米,树冠可达15米,棘刺粗壮,红褐色,常分枝,双数羽状复叶,小叶4~7对,小叶片为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状卵形,长3~8厘米,宽1~3.5厘米,先端钝,有时凸,基部斜圆形或楔形,边缘有细锯齿。花杂性,成腋生及顶生总状花序,花部均有细柔毛,花萼钟形,裂片4,卵状披针形,花瓣4,淡黄白色,卵形或长椭圆形,雄蕊8,4长4短,子房条形,扁平,荚角直而扁平,有光泽,黑紫色,被白色粉,长12~30厘米,种子多数扁平,长椭圆形,长约10毫米,红袍色有光泽。棘刺多数分枝,主刺圆柱形,长5~15厘米,基部粗约8~12毫米,末端尖锐,分枝刺一般长1.5~7厘米,有时再分歧成小刺,表面棕紫色,尖部红棕色,光滑或有细皱纹,质坚硬难折断,木质部黄白色,中心为淡灰棕色,而疏松的髓部,无臭,味淡。每年的5月份开花,10月份果实成熟,棘刺长成。 [1] 
 

地理分布

编辑
千年皂角树千年皂角树
原产中国长江流域,分布极广,自中国北部至南部及西南均有分布。适宜栽种的地区为:山西、山东、河南、甘肃、河北、内蒙古、江苏、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安徽、浙江、贵州、陕西、江西、云南及东北三省等地区。 [1] 
 

生态习性

编辑
多生于平原、山谷及丘陵地区。但在温暖地区可分布在海拔1600米处。性喜光而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深厚肥沃适当湿润土壤,但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石灰质及盐碱甚至粘土或砂土均能正常生长。皂荚的生长速度慢但寿命很长,可达六七百年。属于深根性树种。需要6-8年的营养生长才能开花结果。但是其结实期可长达数百年。
 

花期果期

编辑
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 [2] 
皂角树的花语:只留住美好的回忆
 

药用价值

编辑
 

皂角子:

皂角皂角
1、腰脚风痛、不能履地。用皂角子一千二百个,洗净,以、酥少许熬香,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以蒺藜子、酸仁汤送下。
2、大肠虚秘(时泻时秘)。治方同上,服至百丸,以通为度。
3、下痢不止。用皂角子瓦焙为末,加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陈茶送下。
4、肠风下血。用皂角子、槐实各一两,加粘谷糠炒香,去糠,研为末,每服一钱,陈粟为汤送下。此方名“神效散”。
5、里急后重。用无蛀的皂角子(米糠炒过),加枳壳(炒过),等分为末,以饭和末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热汤送下。
6、小儿流涎(由于脾热有痰)。用皂角子仁半两、半夏(姜汤泡七次)二分,共研为末,加姜汁调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丸,温水送下。
7、妇女难产。吞皂角子二枚。
8、风虫牙痛。用皂角子研为末,棉裹末约弹子大两颗,醋煮热,交替熨患处。每且可熨三、五次。
皂角树(图3)皂角树(图3)
9、一切疔肿
(1、中风口噤、涎潮上。用皂角一挺,去皮,以猪油涂炙成黄色,研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体壮者可服二钱,以吐出风涎为度。
(2、中风口 。用皂角五两,去皮,为末,加陈年老醋调匀,左 涂右侧,右 涂左侧。药干再涂。
(3、中暑不省。用皂荚一两(烧存性)、甘草一两(微炒为末),以温水调一钱灌下。
(4、喉痹封口。用皂荚生研为末,取少许点患处,同时以醋调药厚涂项下。不久,病处裂破出血即愈。
(5、咽喉肿痛。用皂荚一挺,去皮,米醋浸、炙七次,勿令过焦,研为末。每次少放入咽,吐涎则痛止,病渐愈。
(6、风邪疾。用皂荚(烧存性)四两,苍耳根、茎、叶(日干)四两,密陀僧一两,共研为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三、四十丸,枣汤送下。一天服二次,病稍减,只服二十丸。此方名“抵住丸”。
(7、咳逆上气、唾浊,不能睡卧。用皂荚(炙,去皮、子)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枣膏汤送下。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
(8、痰喘咳嗽。用长皂荚三长(去皮、子),一荚中装半夏十粒,一荚中装中巴豆,蜜制关夏。再一起火炙成黄色,研为末。每用二、三分,于临卧时以姜汁调服。用**。
(9、牙病喘息、喉中有声。用肥皂荚两挺,酥炙取肉,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豆大。每服一丸,以微泻为度,不泻再服药。一天服一次。
(10、腹部肿痛。用皂荚(去皮、子)炙黄为末,加酒一斗,煮开以后饮服。一天服三次。
(11、二便不通用皂荚烧过,研为末,稀饭送服三钱,立通。又方:用皂荚炙过,去皮、子,研为末,加酒、面糊成丸子。每服五十丸。酒送下。又方;用皂荚烧出烟,放在桶内人坐桶上受烟熏。亦有效。
(12、黄肿气喘。用无蛀的皂角,去皮、子,醋涂,炙焦为末,取一钱,加巴豆(去油膜)七枚,以淡醋研好墨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三丸,饭后服,陈桔皮汤送下。一天服三次,隔二日增药一丸,以愈为度。
(13、身、面发肿。用皂荚去皮炙黄。锉取三升,放酒一斗中浸透后煮沸。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14、脚气肿痛。用皂角、赤小豆,共研为末,酒醋调匀贴患处。
  • 免责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举报
关闭
同类苗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