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的养殖方法与栽培技术(图)
植物别名:
伞柄竹
拉 丁 名:
Pleioblastus amarus
所属科属:
禾本科 刚竹属
分布地区:
山地普遍野生,产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在土层疏松深厚处,可以长成大竹,呈散生状;土层薄处,则丛生而作灌木状。低山、丘陵、平地均能生长。
形态特征:
复轴混生竹,竿高3-5米,径1.5-2厘米,竿圆筒形,直立。竿环隆起视箨环略高,节间长27—29厘米,箨环上残留一圈木栓质遗迹,及一圈发达之棕紫色缘毛,箨环上白粉圈明显。箨鞘革质,绿色,被紫红色易脱落小刺毛。箨耳不明显,或缺如。鞘口无毛或有数根直立短遂毛;箨舌平截;箨叶披针形,绿色。竹竿每节分枝3-7杖,通常5杖;每小枝有叶片3-4杖,叶披针形,长14-20厘米,宽2.4-3厘米,背面有白色细毛。叶耳缺如,鞘口无毛,叶舌紫红色。笋期5-6月中下旬。
生长习性:
阳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
栽培繁育:
移植母竹或竹鞭,成活率较高。
景观用途:
园景树木类。
其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