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的栽培技术--毛竹的种植技术
3月
播种育苗。毛竹苗怕涝、怕旱、怕冻,容易发生病虫害。要选择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壤土作圃
毛竹地
和细致整地做床。播前,用0.3%的高锰酸钾浸种消毒2-4小时后即可播种。条播、撒播、穴播均可。 穴播的株行距为30厘米左右,每穴均匀点播8-10粒,用细焦泥灰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再盖草淋水。条播时,条距30厘米左右。亩用种2千克左右。播后要注意鼠、雀、虫和蚯蚓为害。
4月至5月
1)竹圃管理。竹苗出土后要分批适量揭草。在向阳地方的春播苗,揭草后要搭棚遮荫。透光度为50%-60%。要经常除草松土,适当培土壅根。利用阴雨天,把过密的竹苗带土间苗,移植在缺苗穴中,每穴1-2株。
(2)护笋养竹。冬笋是春笋的前身,都能成竹,要做到冬笋不挖,保护春笋。
6月至7月
(1)竹圃管理。除草松土,培土壅根,分次施肥。高温干旱期,要适量浇水灌溉。
(2)幼林扶育。除草松土,竹农间作扶育、施肥盖土,灌溉排涝和间伐扶育。
(3)成林扶育。主要是松土施肥和护笋养竹。这期间是竹鞭生长旺期,不能挖鞭笋,以免影响竹鞭蔓延和成竹量。
8月至9月
(1)采种。毛竹种实8-9月成熟脱落,要及时连枝采下,经过干燥、脱粒、扬净,即可装运或贮藏,宜用干藏。也可随采随播。每千克带壳种子为3.6-6.6千粒。 (2)秋季播种苗。霜冻前即全部成苗,入冬后搭暖棚防寒。
(3)苗圃管理。松土除草、浇水施肥。进入9月停止施肥,并除去荫棚。
(4)幼林扶育。除草松土,浇孕笋水,促进笋芽膨大生长。防治病虫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或70%可湿性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1:1:100的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连喷二三次防治枯梢病,发现新竹枝叶枯黄,及时钩去病梢,加以烧毁。用敌百虫或马拉松1000倍液喷杀竹螟、竹蝗等害虫。
10月至11月
(1)统计产苗量。到了秋末冬初,每穴有分蘖苗数株至十数株,一般高度30-40厘米,形成小竹丛,根据穴数及每丛苗数,进行调查统计。
(2)开始钩梢修枝。钩梢强度应不超过竹冠总长的1/3。每株留枝不少于15-20盘。
毛竹主要害虫有竹螟、竹蝗、竹斑蛾、笋夜蛾、笋蝇、竹象虫等。前三种虫吃竹叶,以致植株的光合作用效能降低,营养不良,竹笋产量减少。后三种虫为害竹笋,幼虫蛀入笋内,轻则抑制竹笋生长,重则造成腐烂。防治竹螟、竹蝗、竹斑蛾和笋蝇,可喷敌百虫杀灭,或敌敌畏烟剂熏杀。对竹夜蛾和竹象虫要及时挖除受害的竹笋,杀死幼虫。冬季松土除草可消灭躲在草中和土中的害虫。毛竹的主要病害有枯梢病和水枯病等。防治枯梢病要对种竹进行严格检疫,杜绝病源。发现新竹竹梢发病,立即在病部以下1~2节处截除竹梢,不让病菌向下蔓延。在发病严重的地区,从新竹发枝展叶期开始,喷浓度为1%的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对竹水枯病要挖掉病株连根带鞭烧毁。并在病竹或病区四周开沟隔离,防止蔓延。
12月至2月下旬
(1)选地和整地。山区、丘陵、平地都可以造林。要选土壤深厚、肥沃、湿润、排水和通气良好,呈酸性
毛竹
壤土为造林地。全面整地,然后挖穴,穴长1米,宽60厘米,深40厘米。穴底施放基肥。 (2)移竹造林。选择生长健壮,节密,叶深绿,分枝低,无病虫害,胸径2-4厘米,2-3年生的母竹。竹鞭应选绿黄色,扁平粗壮,根多,芽肥根健。挖掘母竹。一般竹竿基部弯曲的内侧是竹鞭所在,分枝方向与竹鞭走向大致平行。根据竹鞭的位置和走向,离母竹30厘米左右找鞭,按来鞭20-30厘米,去鞭40-50厘米的长度截断。母竹挖起后,留枝3-5盘,削去竹梢。在挖好穴的林地上栽植母竹,栽竹要做到:深挖穴、浅栽竹、下紧围(土)、上松盖(土)。每亩栽植20-35株。栽后设立支柱。
(3)移兜造林。栽植方法和选择母竹都与移造造林相同,只是截去竹竿,用兜栽植。
(4)实生分蘖苗(小母竹)造林。从圃地将分蘖苗整丛挖起,带土,留根3-4盘,剪去梢部,适当疏叶。在已整好的造林地上,按每亩40-60丛的造林密度开穴,穴长、宽、深各30厘米。将竹苗分为3-4株一丛栽植,壅土踏实,浇足定根水,栽植深度比苗根际约低3厘米,并壅土成馒头形,以防积水。
(5)冬季采伐。一般用材竹林要留三度竹(6年生),砍四度竹。大小年分明的竹林,每两年采伐一次,换叶当年冬季不能伐竹。年年出笋换叶的花年竹林,每年冬季伐竹,砍去竹叶发黄的小年竹,保留竹叶茂密的大年竹。砍伐后每亩应150-200株。
(6)钩梢整枝防止雪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