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江苏紫薇基地人工培育,数量大。紫薇为小乔木,有时呈灌木状,高3~7米;树皮易脱落,树干光滑。幼枝略呈四棱形,稍成翅状。叶互生或对生,近无柄;椭圆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7厘米,宽2.5~4厘米,光滑无毛或沿主脉上有毛。圆锥花序顶生,长4~20厘米;花径2.5~3厘米;花萼6浅裂,裂片卵形,外面平滑;花瓣6,红色或粉红色,边缘有不规则缺刻,基部有长爪;雄蕊36~42,外侧6枚花丝较长;子房6室。蒴果椭圆状球形,长9~13毫米,宽8~11毫米,6瓣裂。种子有翅。花期6~9月,果期7~9月。 树干愈老愈光华,用手抚摸,全株微微颤动,故又称为痒痒树。
产于亚洲南部及澳洲北部。中国华东、华中 、华南及西南均有分布,各地普遍栽培。
宋代诗人杨万里诗赞颂:“似痴如醉丽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 目前紫薇品种最全的
在江苏紫薇基地:分别有高杆紫薇分枝点1.5米.丛生紫薇蓬径10-100数量100万左右. 明代薛蕙也写过:“紫薇花最久,烂熳十旬期,夏日逾秋序,新花续放枝。” 北方人叫紫薇树为“猴刺脱”,是说树身太滑,猴子都爬不上去。它的可贵之处是无树皮。物以稀为贵,世界上千树万木之中有几种是无皮的?年轻的紫薇树干,年年生表皮,年年自行脱落,表皮脱落以后,树干显得新鲜而光滑。老年的紫薇树,树身不复生表皮,筋脉挺露.莹滑光洁。 紫薇树长大以后,树干外皮落下,光滑无皮。如果人们轻轻抚摸一下,立即会枝摇叶动,浑身颤抖,甚至会发出微弱的“咯咯”响动声。这就是它“伯痒”的一种全身反应,实是令人称奇。
翠薇紫薇耐旱、怕涝,喜温暖潮润,喜光,喜肥,对二氧化硫、氟化氢及氮气的抗性强,能吸入有害气体。据测定,每千克叶能吸硫10克而生长良好。紫薇又能吸滞粉尘,在水泥厂内距污染源200~250米处,每平方米叶片可吸滞粉尘4042克。因此,它是城市、工矿绿化最理想的树种,也可作盆景。 紫薇还具有药物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论述,其皮、木、花有活血通经、止痛、消肿、解毒作用。种子可制农药,有驱杀害虫的功效。叶治白痢、花治产后血崩不止、小儿烂头胎毒,根治痈肿疮毒,可谓浑身是宝。 中国古时有紫薇斗数,是依照紫薇星推算命理的方法
养殖方式常用播种或扦插,也可分株及压条养殖。
播种 11月采收黑棕色的种子,第二年春季3至4月播种,出苗率为90%以上。种子发芽温度为15℃至25℃,播后覆土5毫米左右,用薄膜覆盖,保温保湿。
扦插 分春季硬枝扦插和夏季嫩枝扦插两种方式。春季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条,萌动前扦插。在大田选背风向阳处做畦,插条长15厘米,入土10厘米,扦插后浇透水,罩薄膜,保温保湿,一个月后可生根发芽。
夏季扦插在沙壤土上做畦,剪取当年生枝条10厘米左右,上面保留3至4片小叶。开沟,株行距为3×10 厘米,插入土壤一半,浇透水,罩遮阳网保湿,视天气情况向枝条喷水或向畦内浇水,以防土壤干燥,枝条缺水。半月左右即可生根,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矮生紫薇耐旱又耐涝,管理较粗放。一年生苗幼嫩,土壤湿润有利苗木生长,应勤浇水。多年生苗在春季、冬季施肥即可,小苗生长季节施以氮肥、复合肥,以加速苗木生长。种植密度适宜,一般没有病害发生。春季进行修剪,每个枝条选留2至3个健壮芽,其余部分剪去。每年春季都要修剪,特别是枝条回缩部分,必须剪去。
矮生紫薇通常在春季萌动前移栽。因其根系发达,生长季节通过遮阴措施,也能移栽,且成活率高达90%以上。
矮生紫薇的根系发达,喜温耐寒,喜湿耐旱,喜肥沃耐瘠薄,耐盐碱,抗有害气体。而且,其花色艳,炎热的夏季亦可大量开花,株形矮、紧凑,即可地栽,又可盆栽,园林绿化用途广泛。
1.作大型绿化带、护坡植被
可用作高速公路、铁路、大堤、河坡的绿化带、隔离带、护坡、封沙植被的种植树种。也可用于矿区、居民小区、风景游览区绿化美化的绿篱、色块种植树种。更是有害气体超标的大中城市、工矿区绿化的首选花灌木树种。
2.作花坛植物配置
许多花坛种植的木本植物夏季开花较少,如点缀数十株或是数株矮生紫薇组成色块,或修剪成各种形态的组合花块,可大大提高其景观效果。当然,也可单株种植,自然成花球。
3.制作各种造型
高干式紫薇,选用当地一定高度、粗度的高干紫薇作砧木,取矮化紫薇作接穗进行嫁接,结合修剪可培养成球型、伞型、塔型、垂枝型花冠。根据矮生紫薇生长旺盛的特点,还可修剪成花柱、几何造型、动物造型,或编织矮紫薇花屏等。
紫薇是一种容易遭受病虫侵害的园林绿化树种。就天水地区来说,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最适合紫薇生长的地方,但是在长期的栽培管理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下面,对紫薇的一些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白粉病
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寄主十分广泛,紫薇是它的1个重要侵害对象。紫薇白粉病在我国栽有紫薇的省、市普遍发生,发病后常使紫薇叶片枯黄、脱落,直接影响树势和观赏效果。
1.1表现症状-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并且嫩叶比老叶容易被侵染。该病也危害枝条、嫩梢、花芽及花蕾。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褪色斑块,上面覆盖一层白色粉状霉层,后期白色粉状霉层变为灰色。花受侵染后,表面被覆白粉层,花穗畸形,失去观赏价值。受白粉病侵害的植株会变得矮小,嫩叶扭曲、畸形、枯萎,叶片不开展、变小,枝条畸形等,严重时整个植株都会死亡。
1.2发生规律-紫薇白粉病是以菌丝体在病芽、病枝条或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天温度适合时,越冬菌丝开始生长发育,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并借助气流传播和侵染。天水地区,病害一般在4月开始发生,6月趋于严重,7~8月会因为天气燥热而趋缓或停止,但9~10月又可能再度重发。白粉病在雨季或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发生严重,偏施氮肥、植株栽植过密或通风、透光不良均有利于发病。
L3防治方法-
1.3,1园艺防治紫薇萌枝力强,所以对发病重的植株,可以在冬季剪除所有当年生枝条并集中烧毁,从而彻底清除病源。家庭盆栽的紫薇如果发现感染了白粉病,要及时摘除病叶,并将盆花放置在通风透光处。田间栽培要控制好栽培密度,并加强日常管理,注意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同时也要注意选用抗病品种。
1.3,2药剂防治发病严重时,可在春季萌芽前喷施波美3~4°石硫合剂;生长季节发病时可喷施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0%粉锈宁(即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2、褐斑病
褐斑病也是园林植物上广泛发生的一种病害,在紫薇生长季节常常发生。褐斑病发生严重时常常会导致植物叶片大量枯黄、脱落。影响观赏和开花。
2.1表现症状-紫薇褐斑病的病原菌也是一种真菌,主要侵害叶片,并且通常是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逐渐向上部蔓延。发病初期病斑为大小不一的圆形或近似圆形,少许呈不规则形状。病斑为紫黑色至黑色,边缘颜色较淡,随后病斑颜色加深,呈现黑色或暗黑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后期病斑中心颜色转淡,并着生灰黑色小霉点。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整个叶片迅速变黄,并提前脱落。
2.2发生规律-紫薇褐斑病是由千屈菜科尾孢菌侵染引起,病菌是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的形式在病残体上越冬,次年通过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并借气流或风雨传播蔓延。天水地区褐斑病一般初夏开始发生,秋季危害严重。在高温多雨,尤其是暴风雨频繁的年份或季节易暴发;通常下层叶片比层叶片易感染。
2.3防治方法-
2.3.1园艺防治及早发现,及时清除病枝、病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菌来源。加强栽培管理、整形修剪,使植株通风透光。家庭盆栽的最好每年更换新土。
2.3.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3、煤污病
煤污病又名煤烟病,在我国各地园林植物上普遍发生。侵害紫薇主要是在其遭受紫薇绒蚧和紫薇长斑蚜危害以后,即以它们排泄出的粘液为营养,诱发煤污病菌的大量养殖。发病后病株叶面布满黑色霉层,不仅影响紫薇的观赏价值,而且会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生长衰弱,提早落叶。
3.1表现症状-紫薇煤污病的病原菌属于真菌类,不过煤污病的病原菌种类很多,同一植物上可染上多种病菌,其各自症状也略有差异,但黑色霉层或黑色煤粉层是该病的重要特征。煤污病主要侵害叶片和枝条,病害先是在叶片正面沿主脉侵染,后逐渐覆盖整个叶面,严重时叶片表面、枝条甚至叶柄上都会布满黑色煤粉状物,这些黑色粉状物会阻塞叶片气孔,妨碍正常的光合作用。
3.2发生规律-煤污病的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子囊座的形式在病叶、病枝上越冬。因为紫薇长斑蚜和紫薇绒蚧排泄的粘液会为煤污病的病原菌提供营养,所以一般在这2种虫害发生后,煤污病就会大量发生。而6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紫薇绒蚧及紫薇长斑蚜的危害盛期,况且此时的高温、高湿也有利于此病的发生,故春(越冬病菌引起)、秋(绒蚧和长斑蚜引起)季是紫薇煤污病的盛发期,天水地区1年发生1~2代。
3.3防治方法-
3.3.1园艺防治①通过间苗、修枝等措施,使树木通风、透光;②及时防治蚜虫、蚧壳虫、粉虱等,因为这些昆虫的分泌物正是煤污病病原存在的基础。
3.3.2药剂防治常用药剂为石硫合剂,冬季用波美3°石硫合剂,夏、秋季用0.3°石硫合剂。也可用三硫磷、山苍子叶汁进行防治。或者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0 %甲基拖布津500倍液等。
4、黄刺蛾
黄刺蛾,体型中等,幼虫为刺毛虫,俗称洋辣子,是园林花卉主要杂食性食叶害虫之一。
4.1危害特点-黄刺蛾主要是以幼虫啃食造成危害。初孵幼虫一般群集在叶片背面取食叶肉,使叶片呈筛网状;大龄幼虫会爬行扩散危害,并直接蚕食叶片,严重时叶片被吃光,只剩下叶柄及叶脉。
4.2发生规律-黄刺蛾是以老熟幼虫在受害枝干上结茧越冬。每年5、6月成虫羽化,交尾产卵后,6月下旬可以观察到第1代幼虫。幼虫有7龄,常常会出现世代交叉的现象。危害盛期在7~9月。
4.3防治方法-
4.3.1园艺防治冬季结合修剪,清除树枝上的越冬茧,从而消灭或减少虫源。
4.3.2物理防治家庭盆栽紫薇可以在落叶后,人工摘除越冬虫茧,可彻底消灭虫源。大田生产时,可以在成虫羽化期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4.3.3药剂防治化学防治最好能在幼虫扩散前用药,可喷施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防治。
紫薇还会有绿刺蛾或褐刺蛾等危害,不过它们都属于刺蛾类,除了形态上略有差异外,在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可以在防治黄刺蛾时兼治。
5、绿尾大蚕蛾
绿尾大蚕蛾,别名水青蛾、燕尾蛾、长尾蛾,属鲮翅目大蚕蛾科;在我国华北、华中、华东以及西南等大部分省市均有分布。危害多种果树和园林苗木。
5.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40mm,翅展122mm左右;体表具有深厚白色绒毛,翅粉绿色,前翅经前胸紫褐色,翅中央有一眼状斑纹,后翅尾状突起,长40mm。卵球形稍扁,长2mm,灰褐色。幼虫可长达80mm左右,黄绿色,体节有瘤状突起,以中、后胸4个及第8腹节背上1个特大,瘤突上有褐色、白色长毛。蛹体长45~50mm,赤褐色,额区有一块浅色斑。茧长卵圆形,灰黄或灰褐色。
5.2发生规律-天水地区1年能发生2代;通常在树枝上作茧,幼虫5月上、中旬孵化。幼虫共5龄,历期36~44天。老熟幼虫6月上旬开始化蛹,中旬达盛期。蛹历期15~20天。第1代成虫6月下旬至7月初羽化产卵;幼虫7月上旬孵化,至9月底老熟幼虫结茧化蛹。越冬蛹期6个月。
5.3危害特点-以幼虫食叶危害,低龄幼虫将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稍大后便把全叶吃光,仅残留叶柄或粗叶脉。
5.4防治方法-
5.4.1园艺防治-绿尾大蚕蛾越冬蛹很大,便于人工捕杀。高龄幼虫可长达80mm,抗性强且食量惊人,化学防治比较困难,可以采取人工捕捉的方法。
5.4.2药剂防治-化学防治时要注意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尽可能保证在幼虫3龄前就用药;可喷施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