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花木栽培

洪灾后玫瑰的大田管理

2016-05-28 15:01
    玫瑰(学名:Rosa rugosa Thunb.):原产地中国。属蔷薇目,蔷薇科落叶灌木,枝杆多针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片,椭圆形,有边刺。花瓣倒卵形,重瓣至半重瓣,花有紫红色、白色,果期8-9月,扁球形。枝条较为柔弱软垂且多密刺,每年花期只有一次,因此较少用于育种,近来其主要被重视的特性为抗病性与耐寒性。
 

 
    玫瑰作为经济作物时,其花朵主要用于食品及提炼香精玫瑰油,玫瑰油应用于化妆品、食品、精细化工等工业。
    在欧洲诸语言中,蔷薇、玫瑰、月季都是使用同一个词,如英语是rose,德语是Die Rose。玫瑰是英国的国花。通俗意义中的“玫瑰”已成为多种蔷薇属植物的通称。且事实上杂交玫瑰也是由蔷薇属下各物种杂交选育所产生。
    每年进入7月后,全国各地在不同的时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洪灾。7月7日至8日,云南昆明猛下暴雨,致使滇池沿岸和丘陵低洼处万亩以上玫瑰苗浸泡在洪水中,浸泡时间超过24小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千多万元。为此,我仅以肤浅的玫瑰切花夏季管理知识,与广大花卉生产中探讨洪水过后的玫瑰切花生产管理。
    一、洪灾后的气候特点
    1. 棚内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大。在滇中地带,洪灾过后,若大棚的肩高2m、顶高3.50m的塑料大棚内,晴朗的中午,棚内气温在摄氏28度至42度之间;若在肩高1.50m、顶高2.50m的塑料大棚内,气温则在摄氏35度至48度之间。而夜间,以上规格的大棚,其内部气温仅在摄氏15度至17度之间。
    2. 棚内空气湿度较大。灾后的塑料大棚内,晴朗的白天相对湿度在60%一70%,夜间湿度在80%一90%以上。
    二、洪灾后的玫瑰苗情
    1. 泥污覆盖枝叶。
    2. 嫩枝幼芽,晴天萎蔫或腐烂,成熟枝或老枝落叶。
    3. 花瓣腐烂,烂苞倍增。
    三、洪灾后的玫瑰大田管理
    1.尽快排出田间积水,适时疏松表土,排出植根在无氧呼吸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气体,减轻植根损伤,恢复根系正常吸收能力。 
    2.及时清除损伤花枝叶。洪灾后,对哪些压损、泡烂、冲折的花枝叶要及时整理,尔后再喷上广普性杀菌剂,如多菌灵、百菌清、甲霜灵等。
    3.及时冲洗枝叶上污泥,恢复枝叶光合能力。叶上喷施广普杀菌剂百菌清、多菌灵、甲霜灵等,力保受灾枝叶不落叶或少落叶。
    4.遮阳通风,减轻白天高温高湿对花瓣造成的生理危害。以30%至50%的遮阳网遮住棚顶,打开或卷起大棚侧膜,促使棚内具有通风、降温的效果。使大棚温度降至28度以下。
    5.趁早预防霜霉、灰霉病。洪灾过后,因棚内空气湿度增大,夜温降至15度至18度,为玫瑰灰霉病、霜霉病的发生创造条件,致使玫瑰植株大片落叶,烂花烂苞现象增多。预防玫瑰霜霉病、灰霉病的主要农药有克露、安克锰锌、速克灵、施佳乐、瑞毒霉等。
  • 免责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举报
关闭
同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