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卖花木必须带土球”窘境,有效减少农田肥沃表土流失
柴桥年年卖花木,随着花木的远销,也带走了大量肥沃的表土。如今,“卖花木必须带土球”这一行业的铁规矩,在容器苗的大面积推广下得以改变。2007年柴桥街道共推广2000万盆容器苗,2008年预计推广5000万盆。
容器育苗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育苗新方法,具有节约土地、成活率高、运输方便等多种优点,广泛应用于工程绿化和植树造林。据柴桥花木公司负责人钟加永介绍,进行容器育苗无须使用农田里的土壤,只要在容器杯里加入黄土,再根据不同花木的需求添加一些肥料即可。这种方式有效减少了农田表土的流失,保持了土壤的肥力。当前柴桥街道容器育苗主要集中于红叶石楠、金森女贞和小丑火棘等彩叶树,其中红叶石楠数量最多。
由于花木普遍采用大地栽培的方式,销售前必须人工挖掘出来,在根部留有一个土球,保障移栽时能够成活。随着柴桥花木销量的逐年增加,带走的表土也越来越多,部分山区土壤日趋瘠薄,花田的肥力也逐渐下降。花农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为此,花农们动了不少脑筋。有的花农在种植香樟等大型绿化树时,事先在黑土里掺入一些黄土,提高土壤的粘性,也避免卖苗时带走过多黑土。还有的花农把从芦江河里挖上来的河泥加到黑土中,用来增加土壤的厚度、改善土壤肥力,然而这一方法成本过高,很难大面积推广。近几年,部分农民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大户经营。为了防止花木销售带走过多的土壤,农民们在合同里规定了每种花苗可以携带土球的尺寸,超过规定则要交纳一定的赔偿金。
“这些方法,都没有真正解决土壤和肥力流失的问题。容器育苗广阔的发展前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钟加永说,当前,除了红叶石楠等已经推广的作物,杜鹃、兰花、红枫、香樟等花卉和观赏树种都在进行容器育苗试验。“我们的目标,是把能够进行容器育苗的花木全部推广成容器苗。条件允许的话,我们还打算向室内甚至多层育苗发展,尽可能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钟加永说。
河头村花木大户孙安国种植容器苗已经三年多了,他告诉记者,花木种在大田里,必须采取轮作的方式,否则会发生重茬病;采用容器育苗后,一批成品苗销售出去,马上可以扦插新的一批,解决了一畦地不能循环种植同一个品种的问题。此外,容器苗占地面积较小,以前一亩地最多能种两万棵红叶石楠,现在每亩可以增加到4—5万棵,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