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病虫防治

黄杨白粉病防治正当时

2020-04-28 09:07

黄杨喜光,稍耐阴,也能耐寒、抗旱,萌芽力强,耐修剪,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微碱土壤中均能生长,在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迅速,分枝也多,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其可作绿篱及背景种植材料,也可单株栽植在花境内,以低矮的巨大球体为造型,相当美观,更适用于规则式对称配植,因此它备受园林人的青睐。

近期随着温度的升高,大叶黄杨发出嫩黄的新芽,更是喜人,但此时也受到白粉病的侵染,严重影响绿化效果,令不少园林人头疼,接下来笔者就把防治黄杨白粉病的防治小技巧,分享给大家。

一、出现白粉病的症状

黄杨白粉病主要危害大叶黄杨的叶片和嫩梢。起初在叶片上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用手捋一下病叶,手上会有一层白色的粉状物。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发病严重者,嫩叶畸形,老

二、病原及发病规律

引起黄杨白粉病的真菌属于子囊菌白粉菌目,病原菌在秋末冬初产生灰色膜状菌层越冬,翌年春天(一般3月底至4月初)温度适宜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并借风雨和浇水传播,病株率迅速增加。从春季至秋季均可发病,温暖而干燥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展。

黄杨白粉菌发生的侵染,与黄杨叶片的发育有密切关系,一般只侵染幼嫩叶片,因而发病的高峰期主要决定于抽梢的情况,一般峰值出现于4月至5月。同时,病斑的发展也与叶的幼老关系密切,随着叶片的老化,病斑发展受限制,在老叶上往往形成有限的近圆形病斑,而在嫩叶上,病斑扩展几乎无限,甚至布满整个叶片。以后,病害发展停滞下来,特别是7月至8月,在白粉病病斑上常常出现白粉寄生菌,严重时,整个病斑变成黄褐色。

在发病期间雨水多则发病严重;徒长枝叶发病重;栽植过密,行道树下遮阴的绿篱,光照不足、通风不良、低洼潮湿等因素都可加重病害的发生,绿篱较黄杨球病重。

三、综合防治方法

1.结合修剪整形及时除去病梢、病叶,以减少侵染源。

2.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种植密度,注意通风透光,合理灌溉、施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能力。

3.化学防治。发病前建议使用“御卫”进行预防;发病期推荐使用一套专门针对白粉病的特效药剂“御锈”+“御葆”+“菁芸”进行防治,一般在黄杨叶片保持干燥时喷药效果好。这个时节打药应选择上午9点之后到下午5点之前,并避开有风的天气,以免影响叶片吸收药剂的速率,喷药次数主要根据药剂残效期长短而定,一般7天至10天一次,要尽可能混合施用或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这种病症一般多发生在北京、山东、河南等地,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会更容易感染白粉病,因此要格外注意。

发病初期

大面积发生

嫩叶畸形


  • 免责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举报
关闭
同类知识